昌化田黄与寿山田黄:同为田黄石,差异显著

发表时间: 2016-12-09 21:13

素有“中华石帝”美称的寿山田黄出产于福建寿山,出现于明代,至清代名扬四海,文人雅士、达官显贵无不以拥有一块上好的田黄为荣,当时就有“一两田黄一两金”之说。随着资源的减少,田黄的价格早已高出黄金几十倍。无独有偶,浙江昌化鸡血石同样出现于明代,并在清代名震天下。乾隆皇帝对田黄石和昌化鸡血石都宠爱有加,使得两者身价不凡。昌化鸡血石与寿山田黄石几百年来共同构筑了中国印石文化的巅峰。

田黄石

后来人们发现了一种昌化黄石,经过与寿山田黄对比,发现二者有许多相似之处,其不但在山坡砂地中产出,也有产于农(水)田以及山坡梯田中的,便提出“昌化田黄”这一概念。寿山田黄经过几百年的开采,在产地见到的大都是些“边角料”。相比之下,虽说优质昌化田黄也极其少见,但从已发现的来看,总体上通灵温润,形体好,分量足,石皮完美,萝卜纹理少见但清晰匀称,色泽丰富,石体裂纹少,有人便主张寿山田黄与昌化田黄共同发展。这一观点得到了不少鉴赏家的认可。

此观点的反对者认为,田黄产地只有寿山是历史形成的共识,田黄与寿山天生一体,密不可分。经过几百年的发展,田黄已经是一种独特的文化。换句话说,说起田黄,人们并非只想到某种石质,还有许多与之关联的文化。因此,石质再相似也不能称为田黄,因为这是许多酷爱寿山田黄的人所认为的(这一点有点像和田玉)。同时,从名称的起源上看,田黄是出产于水田中的黄石,所以称为田黄,而所谓的昌化田黄却出产于山上,相当于寿山的掘性石,所以名不副实,只可称之为“山黄”。